
《遇见·有戏》是由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监制的国内首部8K戏曲公益宣传片,细腻捕捉演员表演动作细节,生动展示戏曲妆容细节的魅力和戏曲服饰的精致之美,为观众带来更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该宣传片于9月27日在全市8块户外大屏6000块楼宇屏进行播放,全城点亮、同屏共振。全片以戏曲为源,巧用“遇见”,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阶段的“主人公”皆因遇见戏曲而遇见自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与当下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短片在微博、抖音等多平台进行发布后,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全网播放量高达760w+。
2021年10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园博园圆满落幕。本届戏曲文化周吸引了来自京津冀三地23家专业文艺院团机构和38个票友社团参加,共计演出240余场、开展近300场次讲座导赏对谈和近500场次互动活动。
现场吸引来自全国的游客近8万人次,观众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同时此次活动的线上宣传也颇具新意。其从“戏曲+” “戏曲+国风” “戏曲+时尚设计” “戏曲+游戏”等亮点进行宣传破圈,增加活动的互动趣味性,拉近票友距离,打破圈层壁垒,全网声量达7000w+。
.png)
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除在国内引发了大量关注外,在对外传播上也不断探索。通过融合海外宣传载体和渠道,丰富交流方式,推动交流互鉴等,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活动报道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平台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
此外,活动还邀请新华社外籍记者、英国小哥Dale Fox前往北京京剧院、园博园等多地,与专业京剧演员一起画脸谱、着戏服、登戏台,通过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京剧的台前幕后,领略传统戏曲的迷人魅力。制作2条英文短视频,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浏览量近50万。
海外媒体和图片网站也是本次活动推广的重点方向。从戏曲之美、年轻态、图文荟萃三个维度组稿,通过国际在线、雅虎、先驱日报、欧洲邮政公报、新加坡新闻在线、《The Times》等10余家海外媒体进行综合新闻报道,海外500余家媒体转载;同时通过全球最大的图片网站Getty推送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图文报道7组,精选图片近百张,进一步扩大海外交流、国际传播能力和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活动报道不断探 索新的传播方式和路径,以生活化、场景化、视听化创新传播手段,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情境和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国文化。
精 彩 片 段





青年领军,
推动戏曲传承
此次活动名团名剧名家齐汇聚,不少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也积极参与本届戏曲文化周活动,为观众们带去精彩的戏曲表演。例如,北京园“华彩韵京城”系列活动集结在京各大院团的中青年演员,为观众带去各剧种的经典折子戏,深受戏迷朋友们的喜爱。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戏曲文化周创新编排的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启用多位青年京剧演员,为前来观赏表演的受众带去沉浸式体验。

2021年10月5日,北京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于欣泽在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表演《书说·沙家浜》,并接受采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平台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在学习深耕戏曲业务的同时,也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戏曲内容传播与互动。
整体而言,青年戏曲演员呈现出与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更为开放的互动意识,借此推动戏曲文化在青年群体受众中的传播效果。

青衣演员

老生演员

老生演员

老生演员

花旦演员
2021年9月15日,京剧演员果菁发布的一则“用京剧唱腔唱黄梅戏《女驸马》”的短视频在平台获得了260w+的互动量(包括评论、点赞、转发数量)。她在短视频平台十分活跃,发布的视频内容基本都与戏曲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全网粉丝量达到700w+。其粉丝画像表明主要受众集中于18-40岁的中青年群体。
根据新榜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其对账号分析画像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抖音平台的粉丝年龄画像更为具体,包括“18岁以下”“18-23岁”的年龄数据。反观快手平台,则是从“23岁以下”较为宽泛的年龄段进行分析。根据这一现象,我们进一步假设抖音相对于快手而言,其青少年群体更加活跃。
戏曲传播在现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抖音发布的《2019抖音文旅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