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遇见·有戏》是由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监制的国内首部8K戏曲公益宣传片,细腻捕捉演员表演动作细节,生动展示戏曲妆容细节的魅力和戏曲服饰的精致之美,为观众带来更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该宣传片于9月27日在全市8块户外大屏6000块楼宇屏进行播放,全城点亮、同屏共振。全片以戏曲为源,巧用“遇见”,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阶段的“主人公”皆因遇见戏曲而遇见自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与当下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短片在微博、抖音等多平台进行发布后,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全网播放量高达760w+。

2021年10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园博园圆满落幕。本届戏曲文化周吸引了来自京津冀三地23家专业文艺院团机构和38个票友社团参加,共计演出240余场、开展近300场次讲座导赏对谈和近500场次互动活动。

现场吸引来自全国的游客近8万人次,观众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同时此次活动的线上宣传也颇具新意。其从“戏曲+” “戏曲+国风” “戏曲+时尚设计” “戏曲+游戏”等亮点进行宣传破圈,增加活动的互动趣味性,拉近票友距离,打破圈层壁垒,全网声量达7000w+。

剧目 (1).png
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除在国内引发了大量关注外,在对外传播上也不断探索。通过融合海外宣传载体和渠道,丰富交流方式,推动交流互鉴等,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活动报道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平台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
​此外,活动还邀请新华社外籍记者、英国小哥Dale Fox前往北京京剧院、园博园等多地,与专业京剧演员一起画脸谱、着戏服、登戏台,通过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京剧的台前幕后,领略传统戏曲的迷人魅力。制作2条英文短视频,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浏览量近50万。
海外媒体和图片网站也是本次活动推广的重点方向。从戏曲之美、年轻态、图文荟萃三个维度组稿,通过国际在线、雅虎、先驱日报、欧洲邮政公报、新加坡新闻在线、《The Times》等10余家海外媒体进行综合新闻报道,海外500余家媒体转载;同时通过全球最大的图片网站Getty推送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图文报道7组,精选图片近百张,进一步扩大海外交流、国际传播能力和效果。
谷歌.png
随着时代的发展,活动报道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路径,以生活化、场景化、视听化创新传播手段,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情境和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国文化。

精 彩 片 段

微信图片_20211109221430.jpg

青年领军,
推动戏曲传承

此次活动名团名剧名家齐汇聚,不少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也积极参与本届戏曲文化周活动,为观众们带去精彩的戏曲表演。例如,北京园“华彩韵京城”系列活动集结在京各大院团的中青年演员,为观众带去各剧种的经典折子戏,深受戏迷朋友们的喜爱。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戏曲文化周创新编排的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启用多位青年京剧演员,为前来观赏表演的受众带去沉浸式体验。

2021年10月5日,北京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于欣泽在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表演《书说·沙家浜》,并接受采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平台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在学习深耕戏曲业务的同时,也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戏曲内容传播与互动。

整体而言,青年戏曲演员呈现出与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更为开放的互动意识,借此推动戏曲文化在青年群体受众中的传播效果。

青衣演员
老生演员
点击图片查看个人信息
老生演员
老生演员
花旦演员
2021年9月15日,京剧演员果菁发布的一则“用京剧唱腔唱黄梅戏《女驸马》”的短视频在平台获得了260w+的互动量(包括评论、点赞、转发数量)。她在短视频平台十分活跃,发布的视频内容基本都与戏曲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全网粉丝量达到700w+。其粉丝画像表明主要受众集中于18-40岁的中青年群体。
根据新榜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其对账号分析画像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抖音平台的粉丝年龄画像更为具体,包括“18岁以下”“18-23岁”的年龄数据。反观快手平台,则是从“23岁以下”较为宽泛的年龄段进行分析。根据这一现象,我们进一步假设抖音相对于快手而言,其青少年群体更加活跃。

戏曲传播在现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抖音发布的《2019抖音文旅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国粹京剧”是人们在戏曲中喜爱度最高的剧种,同时在“抖音播放量最高的非遗TOP10”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均榜上有名,占据了四席。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以“戏曲”为关键词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进行搜索,播放量总计近120亿,显示出当下与戏曲文化有关的主题和内容在网络传播中所拥有的群众基础和待发掘的传播潜力。

戏曲.png

政策助力,
传统向未来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写到“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在戏曲传播方面,自2015年以来,我国加快推出相关政策,扶持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有关戏曲政策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108202507.png
微信图片_20211109221914.jpg

发展新路径,
传统戏曲焕新生

面对社会时代迅猛发展及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戏曲创新成为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推动下,戏曲借助互联网,运用多种数字化方式不断创新和发展,      

​开启“京剧电影工程”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

“京剧电影工程”以传统京剧艺术弘扬民族精神为神圣使命,21部入选剧目,每一部不仅体现着精美绝伦的艺术价值,更饱蕴深沉昂扬的民族与时代精神力量。

7777.png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与国家京剧院强强联手 云端上的国粹"正在上演"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与国家京剧院战略合作,将数字科技与传统京剧融合,开启数字演艺全新模式,共同打造云端上的国粹助力传统京剧艺术通过数字技术向世界范围传播。

主流媒体和视频平台推出多档戏曲类综艺节目

yeah.png
各类“戏曲+”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或是立足于传统京剧艺术,用年轻的方式打造互动体验类节目;或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戏曲知识进行延展和输出,传递国粹之美,留住这份美,使戏曲艺术代代相传。

目前,戏曲文化的“双创”初见成效。在综合分析了目前戏曲传播的情况后,我们站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等多维度总结出以下戏曲的“双创”路径。

传播者的维度来看,政府要发挥统领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戏曲的传播与保护;媒体要进一步发挥教育和引导功能,积极推广戏曲文化有关内容;从业者和爱好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动性,在私域进行戏曲文化的推广。

内容维度上讲,第一,要优化戏曲本身的创新和发展理念,将传统戏曲与时代相结合,融入现代理念;第二,利用5G、AR/VR等智能媒体技术,让戏曲内容多样化呈现;第三,在戏曲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一方面可以通过舞台设计、服装道具、表演动作的优化,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建设立体全面的发展网络,以“戏曲+”的形式,与电视、电影、文创等进行结合,焕发全新活力。

数字化传播
5c9840bdc2313.png

 

传播渠道来讲,一方面发挥传统传播渠道的优势,利用线下活动、电视节目等进行戏曲的稳定传播;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结合潮流趋势和热点进行戏曲传播。

 

受众维度来说,要关注用户审美需求,在保持传统戏曲内容核心的同时,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通过内容破圈,发展潜在戏曲用户成为新的受众群体。

目前,我国在地方戏曲的保护和发展上还有待提高,希望上述戏曲“双创”路径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从而促进地方戏曲在新时代下的有效传承。在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保证戏曲自身核心内涵不变的前提下,更多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媒体技术,探索和开拓全新戏曲传播和发展方式,让其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与升华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创作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媒体融合工作室

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主创人员

乔晓鹏、李建刚、窦立敏、刘旭雯、冯雨彤

 

联系方式

sherryliu0228@cuc.edu.cn

数据来源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2019抖音文旅行业大数据报告》

新榜

​网络汇总

软件支持

​镝数图表

2021年11月

bottom of page